高精尖重大培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高精尖重大培育

中关村推分园高精尖产业培育专项 首批155个项目入选

2018-12-31 12:00 高精尖重大培育 阅读量:

    支持重大前沿原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落地,支持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和硬科技孵化平台项目,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社区项目提升承载能力……今天,中关村管委会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了推动一区十六园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举措及成效。2018年,为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决策部署,中关村管委会出台了中关村示范区分园高精尖产业培育专项支持措施,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创新发展和集聚,支持各分园构建各具优势和特色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形成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格局,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共确定支持155个高精尖产业培育项目,覆盖所有十六个分园,已拨付支持资金8.39亿元。

  精准施策,助力分园高精尖产业发展

  2017年4月,中关村管委会出台了《关于精准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前沿项目与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2017年12月,北京市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个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中关村管委会以《若干措施》为基础,设立中关村示范区分园高精尖产业培育专项。

  专项重点支持五大类项目:

  一是重大前沿原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各类创新主体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重大前沿原创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是重大协同创新平台项目。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各类创新主体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搭建对产业发展有显著带动作用的协同创新平台和共性服务平台,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三是硬科技孵化平台项目。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各类创新主体搭建创业孵化平台,为以技术驱动开展产品创新、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小批量试制、中试熟化、检验检测、产业对接等专业服务,助推创业企业发展壮大,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四是特色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社区项目。支持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社区。引导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产业促进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和做强做大,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每个入驻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五是区域整体转型升级和存量空间资源盘活利用项目。支持中集中连片区域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对项目主体在存量盘活改造、生态治理提升、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及创新创业系统建设等给予支持,带动区域整体转型升级,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成果喜人,涌现出一批优质项目

  在项目申报征集过程中,各分园申报项目达500余项。为了确保公平公正、优中选优、兼顾各园,根据项目类型,分别制定支持方案,启动项目的专家评审、尽职调查、审计等工作。从支持项目的总体情况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瞄准高精尖产业本身,支持了重大前沿原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90项。项目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拥有重大核心技术或关键共性技术,在技术、产品、装备、工艺等环节取得突破,处于国际领先或前沿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以及强大发展后劲,且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例如支持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化建设”项目、京东方“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无边框显示器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

  推动分园高精尖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了重大协同创新平台项目26项、硬科技孵化平台项目27项。重点支持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在中关村设立硬科技孵化平台,聚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为初创企业提供工业设计、研发、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专业硬件孵化资源。支持大企业依托规模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建设共性服务平台。如支持寒武纪公司发挥其技术积累优势,搭建“智能处理器重大协同创新平台”。

  提升各分园对高精尖产业项目的承载能力,支持了特色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社区项目9项、区域整体转型升级和存量空间资源盘活利用项目3项。结合各分园产业定位,加强对分园空间、产业和创新资源优化整合,支持建设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和中试基地、特色产业园区,引导高精尖产业入园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各分园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承接能力。如支持海淀园金隅天坛家具西三旗厂区盘活改造项目、航天科工航星园整体转型升级与存量空间盘活利用项目、首钢园整体转型升级与存量空间盘活利用项目等。

  成效明显,突出分园创新能力与发展特色

  突出高精尖导向,彰显引领作用。本次支持项目涵盖了十大高精尖领域,仅支持重大前沿原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就撬动社会总投资额超过130亿元。支持了中航智、旷视、芯视界、驭势、阿迈特、夏禾、柏惠维康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前沿项目。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化建设”项目、圣邦微“面向传感器应用的信号调理及高精度ADC芯片”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京东方、利亚德、同方威视等具有一定体量的成熟企业,为抢占下一轮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布局。

  突出分园产业定位,促进特色产业集聚。此次专项注重引导各分园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高精尖领域加强布局,支持了一批符合各分园产业发展定位的项目。人工智能产业化9个项目中,海淀园7项,体现了海淀园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集成电路产业10个项目中,海淀园6项,亦庄园3项,集成电路产业南北布局集聚效应凸显。药健康产业领域体现了北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南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亦庄医药园“一南一北”两大产业集聚区的集聚作用。

  支持一批特色园区,初步形成特色化发展态势。重点支持大兴园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亦庄园锋创科技园、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海淀园中关村国防科技园,昌平园北大医疗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与通州区、平谷区合作建立城市科技、农业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市区两级联合支持模式。推动各分园产业实现特色化差异化转型升级。

  培育创新源头,形成硬科技孵化新模式。支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机械研究总院等中央企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西光所等科研院所在中关村设立硬科技孵化平台,聚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为初创企业提供工业设计、研发、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专业硬件孵化资源,发挥设立主体的资源、技术、产业、资本等优势,从创新源头探索硬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孵化新模式。同时,支持大企业依托规模优势和行业影响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如寒武纪公司发挥其技术积累优势,搭建“智能处理器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商汤公司建设“应用开放平台”,推进视觉识别商业化应用,将有力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多措并举,促进一区多园统筹发展

  在实施分园高精尖产业培育专项资金支持政策的同时,通过编制一区十六园统筹发展规划、明确分园产业定位、优化完善分园管理体制、推进创新型企业服务等多方面举措,支持各分园培育高精尖产业,促进一区多园统筹协调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编制一区十六园统筹发展规划。落实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一区十六园统筹发展规划,从功能定位、发展方向、高精尖产业总体布局及空间优化、配套服务等内容,推进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

  第二,明确分园产业定位。结合园区基础优势,引导各分园明确产业定位,鼓励各分园形成由1-2个优势产业、2-3个培育产业、创业孵化三个层次构成的高精尖产业培育格局。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根据各分园的产业基础和空间条件,协调对接创新资源,促进分园高端创新资源集聚。

  第三,优化完善分园管理体制。深入研究各分园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在机构、职能设置、管理运营等方面研究提出优化完善分园管理体制的主要任务,推动各分园管理体制优化完善。

  第四,推进创新型企业服务。按照《北京市创新型企业服务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梳理形成各区、各分园创新型企业服务名单,进行需求调研,协调相关委办局予以解决。启动创新型企业“分园行”活动,组织120余家企业与分园对接,促进创新要素在各分园协同布局。组织中关村政策宣讲团,定期深入各园区进行专题宣讲,对企业开展精准的政策咨询与指导服务。

  第五,推动园区产业载体建设。西三旗智能制造创新园、中关村一号、军民融合产业园、小米产业园等一批创新载体竣工。支持大兴园威克多制衣中心腾退库房升级改造、房山园北控新能源闲置土地盘活等存量改造项目,促进存量土地及空间资源盘活改造,实现腾退后整体业态转型升级。支持北京保险产业园、中关村壹号等园区生态智慧园区建设,发挥高品质园区示范作用。支持海淀中关村创客小镇、亦庄博客雅苑等人才公租房项目,提升示范区企业人才保障能力。

  第六,推进一区多园统筹工作机制建设。定期召开示范区十六分园工作交流会,推进落实全市重大政策。印发《中关村示范区分园创新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对分园创新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建立“一处一园”服务分园工作机制和信息交流机制,加强对各分园的统筹指导促进园区间创新发展经验和案例成果分享;推进分园数据精细化管理,推进基于GIS的中关村创新社区和一区多园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系统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