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83010369在经济上,中国度过了不平凡的2014年。这一年,经济下行压力如影随形,各项改革箭在弦上,“新常态”逻辑正式确立。 2015年,中国经济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在如此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怎样才能“逆袭”提速让人为之一振?楼市、房价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机关璇玑如何转动?降息、降准是否会时不时“随风潜入夜”? 为了使得经济开局成功“逆袭”,新年伊始,各部委相继出台了或常规或非常规的规划,其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经济新“打法”因此得名。作为多项改革的牵头部门,发改委在平衡“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方面或主动或被动地走在了前面…… 发改委—定向精准保持投资平稳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明年发改委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创新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12月12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据透露,2015年发改委将定向精准保持投资平稳增长;多点支撑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调整优化外贸结构。 不少专家表示,预计在新的一年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会有更多更好的项目推出,既增加有效投资,又为经济结构调整打好基础。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发改委制定了明年的八项重点工作:包括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创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发展空间新格局;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加强规划编制等。此外,包括价格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五方面改革内容将继续推进。 发改委本次会议多次强调投资的作用,例如“深入发掘需求潜力并重点抓落实和完善重大投资工程包”、“发挥好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更加注重发挥投资走出去的带动作用”等。 可见,2015年新常态下的“投资”,关键是“定向精准保持投资平稳增长”,徐绍史表示:“一方面将着力推进重大投资工程包建设,7个工程包要抓出成效,而且还准备推出新的工程包。另一方面,要用好管好预算内投资,一定要加大重点领域的投入。”投资向农业水利、中西部铁路、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老少边穷等领域和地区倾斜。 改革步子加大。李克强总理2014年1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要抓紧制定价格改革方案,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 2015年发改委将加快推进价格改革,落实国务院通过的改革方案,再放开一批价格,下放一批定价权限,尽快修订政府定价目录。 2014年12月9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也着重部署了着眼区域发展新布局,扎实推进三大战略。 具体而言,发改委将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抓好审批制度、项目核准、投融资、价格等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升的改革。据悉,项目核准和价格都是发改委的核心大权,改革步伐和力度将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未来几年应该把防控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他解释称,中国经济由高速向中高速增长还没有完成,而转变过程是各种矛盾、风险集中暴露的时期。他强调,即使其他数据难看一些,只要守住底线,不出大风险,就是很大的成功。 徐绍史在会议发言中也表示,明年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化解产能过剩的任务艰巨,新的增长点青黄不接,产业转型任重道远;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性债务、银行呆坏账、企业债务违约等潜在风险。 针对风险问题,发改委提出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回顾: 发改委2014年重点在行政审批、项目核准、投融资、价格改革等四方面取得了成绩。 2014年年初,中央政府承诺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根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9批共798项行政审批事项。 价格方面,2014年以来放开了26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包括低价药品、电信资费等,都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其中的棉花价改、阶段水价改革、药价改革都使价格更加趋于市场化,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市场化。 在2014年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按照规划,今年全国铁路预计投产新线6600公里以上,比去年增加1000多公里,其中国家投资近80%将投向中西部地区。 为了打好投资组合拳,有效发挥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改委2014年启动实施了七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围绕“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三个重大问题做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从目前情况看,这项举措进展比较顺利,铁路全年新开工项目64个,完成投资8000亿元,投产新线里程7000公里,吸引社会投资700亿元。而且,国家发改委还在继续推进一批国家干线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此外,中央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今年计划开工的17项工程年底前都能开工。 为进一步松绑产业,发改委2014年还发布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等重要法规。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发改委的自我革新。发改委系统仅仅在2014年一年就有9名官员或退休官员落马,这使得社会舆论都聚焦在对这个部门权力和体制的追问上。 工信部—扶持智能创新 抓紧转型升级 在12月22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作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实现新常态下工业通信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工作报告。 会议认为,2015年,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在工业领域的体现尤为明显,主动适应新常态,要科学看待增长速度的回落,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会议指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突破发展瓶颈、应对经济压力的关键选项。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软硬件产品为重要支撑,以推广应用标准体系为主要抓手,以健全融合机制为重要保障,推进两化融合。 会议确定,2015年的重点工作为要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重点抓好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等七个方面工作。 为此,2015年,工信部将继续实施转型升级“6+1”专项行动,包括: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专项行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改进作风年活动等。 2015年,工信部还将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并继续提升宽带基础设施能力和水平。 业内分析认为,2015年智能化建设、互联网管理、钢铁落后产能淘汰、新能源车推广、军民融合、盐业改革、海洋工程等七大领域,有望成为工信部政策扶持的重点。 回顾: 2014年,预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全年信息消费规模达2.8万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2万亿,同比增长20%;截至11月底,已提前淘汰钢产能2790万吨、水泥6900万吨、平板玻璃3760万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 6月发布《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积极统筹协调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提出,到2015年底,争取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65%。 商务部—疏通内贸为重 优化资源配置 全国商务工作会议12月28日在京召开。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强调,2015年商务工作重点要抓好改善市场环境,扩大居民消费;推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培育竞争新优势;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提升走出去水平;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五项工作以及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商贸物流标准化、居民生活服务业转型发展、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建设、商务诚信建设重点推进、强化执法司法协作加大市场整治力度、自主品牌出口增长、中非工业化伙伴、服务贸易振兴、服务外包竞争力提升、京津冀市场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商务引领、国家级经开区创新发展、全球价值链跃升、建营一体化、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等十六个重要专项工作。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商务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增长动力重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新阶段,因此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突出创新驱动,培育竞争新优势。所以,从工作部署看看,我们在国内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同时,也开始寻求更多的双边和多边投资贸易协定谈判。 上述2015年商务部十六个重要专项工作中,逾半数与内贸相关。随着步入经济新常态,我国内贸领域出现三个方面的变化:流通方式变革常态化;流通体制改革常态化;扩大流通领域开放成为新常态。为适应这些变化,政府在管理流通中的职能也应相应变化,重点做好三件事:第一,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尤其是加强相关法制建设;第二,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包括推动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重要商品的分类管理体系等;第三,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尤其是要建立内贸流通管理的权力清单。 双边和多边合作方面,下一步将重点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鼓励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沿线国家转移,开工建设一批互联互通项目,支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开展能源资源合作的同时,积极扩大对沿线国家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投资。 回顾: 2014年,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展现新局面,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中韩、中澳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中美投资协定实质性结束文本谈判,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取得《亚太自贸区路线图》等重大经贸成果。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商务部于12月在全国开展六大“专项行动计划”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包括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商贸物流标准化、居民生活服务业转型发展、全国农产品骨干网络建设、商务诚信建设和强化执法司法协作6个方面。与此同时,确定了上海、厦门、青岛、南京、广州、成都、湖北黄石七个城市开展内贸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综合试点,试点方案已经于2014年底正式上报国务院。 商务部数据显示,剔除不可不因素,201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增长8.7%,进口增长3.3%,外贸占全球份额进一步上升。这一数据明显好于海关总署公布的外贸数据。商务部副部长钟山透露,中国连续第二年居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预计2014年全年出口占全球份额为12.2%左右,比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在10.5%左右,创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国资委—新常态下做强做优做大央企 12月22日,2014年度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在京召开。国资委主任张毅指出,国资委要带头自我改革、自我革命。在部署2015年国企改革任务目标时,国资委将国企分类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员工持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四项改革”试点等列为五大工作要点。 按照国资委的部署,2015年各地国资委将以聚焦监管内容、调整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为重点,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授权一批,下放一批,收缩一批、移交一批。 据悉,2015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将会更加具体而明确,张毅表示一是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对不同类别国有企业,要明确其主要特点、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分类推进改革调整,加强分类监管、分类考核。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指出,在张毅的措辞中,“做强”与“做优”已提前于“做大”,显示国资委对央企发展思路的转变,因此利润指标转好亦可反映央企基本面转暖。 李锦分析,这不仅意味着国资委职权的调整,亦意味着2015年国资改革将刮重组风,虚胖的央企将面临一轮“大瘦身”,央企一定程度的存量资产会被重组压缩,调整结构。 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列入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重点内容。会议要求,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会议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张毅在会上表态,2015年国资委将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力度,积极盘活存量,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风险。对低效无效、长期亏损、不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的不良资产,要果断进行“关停并转”。重组整合内部资源,清理不必要的参股公司和壳公司。 同时,张毅专门在会上向各地方国资委和央企负责人解释新常态下的央企的困难、挑战与机会。据其分析,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也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也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企改革亦应顺应新思路。 国资委还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等列为2015年央企工作要点,强调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战略规划落地,加大央企“联合出海”力度。 值得注意,反腐工作仍将是新一年国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张毅说,要旗帜鲜明地反腐败,坚决根治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形象的突出问题,坚决惩处侵吞国有资产的违法行为和腐败分子。会议还特别强调,本次薪酬制度改革重点对象是中央和国资委管理的领导班子成员。 回顾: 2014年年初,国资委曾明确表示要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事关国资国企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下功夫。 7月中旬,国资委宣布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601668,股吧)材料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公司等6家公司启动四项改革试点。记者获悉,目前6家央企改革试点方案已制定完成,有望近期公布。 数据显示,国资企业2014年前11月实现营收39.8万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润1.95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央企实现营收22.5万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利润1,28万亿元,同比增长5.2%。同时,央企国际化步伐开始加快。截至今年11月底,央企境外经营单位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分别达到12.5%、18.7%和10.6%。 国家工商总局—明确市场监管四项重点 在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确定了2015年市场监管重点,要求各地切实履行职责,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2015年将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狠抓改革措施落地,不断创新、优化监管方式,为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造宽松便捷的环境,真正放权于市场,放权于企业。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会议上表示,要加快推进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真正体现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的改革成果;探索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要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流程,着力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 “要按照负面清单管理的理念,推进市场准入管理模式创新。”张茅说,要进一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协同有关部门加快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要加快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坚持市场主体法不禁止即可为,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经营自主权;要加强对上海自贸区试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评估研判,推动形成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的机制。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还确定了2015年市场监管重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信用监管方面,工商部门将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颁发荣誉等工作中,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实现“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方面,工商部门将加强对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执法,着力查处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以医药、机械等领域为重点,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强化合同监管,针对一些行业“霸王条款”屡禁不止的问题,加大整治力度。 在网络市场监管方面,工商部门将严厉查处利用网络从事假冒伪劣商品销售、传销、虚假广告发布等违法行为,并依法追究非法主体网站责任。 在商标专用权保护方面,工商部门将以高知名度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为重点,查处滥用、冒用、伪造商标行为。 回顾: 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1000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超过1万户,各地掀起创业带动就业的浪潮,小微企业蓬勃发展,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 消费者享有七日“后悔权”、维权纠纷举证责任倒置、 精神损害赔偿入法、禁止泄露消费者信息……2014年3月15日,群众期盼已久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施行。 5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施行新《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商标审查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新成效。截至11月底,我国商标注册申请193.8万件,审查商标注册申请206.6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3.9%、67.4%;我国商标累计申请量1517.9万件,累计注册量990.3万件,有效注册量840.4万件。 工商部门在2014年8月1日《反垄断法》生效纪念日之前采取行动,组织9省市近百名工商执法人员对微软公司在内地4个经营场所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各级工商部门共立案查处垄断案件43件,同比增加48.3%;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2.6万件、商标违法案件3.3万件,同比分别减少25.1%、16.0%。 让“信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桩”,这是2014年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10月1日,《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正式实施,为信用“基础桩”构筑了坚实的基础。10月31日,《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从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公共服务、政策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提出了10条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