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83010369摘要:随着知识产权观念的日渐普及,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也更加深入,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却使得知识产权逐渐走向资本化,但并非任何知识产权都可以被资本化的,它具有一定的条件。 一、知识产权资本化的条件 据科易网小编了解,知识产权要资本化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知识产权都能或者值得资本化的,简单地说知识产权资本化必须满足两个要件。其一,知识产权的价值能够准确而切行地被评估。虽然有关评估方面的实践不尽如人意,但是如果不能被评估,那么知识产权的价值始终模糊不清,难以对其进行资本化。这部分的内容将在下文作阐述。其二,知识产权的价值在将来(一定期间内)具有获利可能。这一点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知识产权在今日不太起眼,或许今后也会成为下一个Coca- Cola;有些在现在看来红极一时,也不敢保证明日是否会昨日黄花。然而,必须有获利的可能,否则知识产权虽然资本化了,却难以达到资本化人的预期目的,从根本上说知识产权没有被完全资本化。 二、知识产权报酬的确定 由于财务资本所有者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在企业中其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再者,当企业业绩不佳,虽然经营者的知识资本受贬值,利益遭损失,但股东财务资本的损失也同样不可避免。一旦公司竞争失败,或陷入财务危机境地,几乎一切损失都将落在财务资本及所有者身上,因为对承担风险真正的,也是唯一能够起作用的只有那些具有物化形态的资产。至于拥有知识产权的经营者其实没有造成任何损失,因为那些将公司带入失败或危险境地的低素质经营者,原本就不具备知识资本的价值;由于知识资本不具备物化形态的载体,而完全依附于经营者群体,因而,知识资本不仅在价值上存在着难以估测的变异性,而且更难以使之保持对特定法人主体的完全归属性与固定性。因此,必须在利益分配关系上体现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彼此风险的差异,在充分体现竞争优势原则、剩余贡献原则及利益分享原则基础上,衡量经营者能否享有企业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从而确定财务与知识资本所有者各自应分享的剩余贡献金额。具体如下: (一)遵循收益与风险对称原则,体现知识产权“绩效依存性”权益特征。只有当经营管理绩效达到并超过既定的水平,即达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具有了剩余贡献,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才具有资本化的前提,从而才有资格以知识资本所有者的身份分享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如果达不到既定的绩效标准,即便企业盈余,经营者也不能参与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的分配。 (二)管理绩效评价及对知识产权报酬的确定。传统业绩评价观念中更多是关注最终结果: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但却忽略了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没有可靠的高素质的来源过程与能量源泉,财务成果将会失去持续增长的根基。对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的水平与质量产生影响的指标包括:营运效率(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核心业务资产营业现金流入率、经营性资产销售率);财务安全性(营业现金流量比率、产权比率、债务期限结构比率、实性流动比率、实性资产负债率);成本控制效率(相对市场或行业同类产品平均水平的成本系数、相对市场或行业同类产品最低水平的成本系数);资产的增值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核心业务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对税后营业利润系数);非财务性业绩(顾客服务业绩、创新与学习业绩、内部作业过程业绩)五类指标,其中营运效率和资产增值率对净资产收益率影响最为直接,不仅能够较为直观地判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地位,而且也是包含其它三类指标因素在内的企业各方面工作绩效的综合反映。仅就一般规则而言,各类指标的报酬影响权重依次确定为:营运效率类25%;资产增值率类25%;财务安全类10%;成本控制效益类10%;非财务性业绩类30%(顾客服务业绩10%、学习与创新业绩10%、内部作业过程业绩10%)。此外,以上各类指标中,又可按主要指标占50%,辅助指标平均分配其余50%的规则分别确定各项指标的应计报酬权重。 各项评价指标对报酬的影响权重确立后,如何确定经营者参与剩余贡献分享的比例,进而计算经营者可以获得的剩余贡献的最大额度,现就以下两种状态予以确定: (1)当经营者的管理绩效达到了市场或行业的最高水平,经营者应计最大贡献报酬=剩余后利润总额×50%。理由有五方面:其一,这是一个彼此心理均衡值;其二,剩余贡献是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准确地分辨出哪个因素的作用更大;其三,在参与剩余贡献之前,经营者得到了雇员薪金,股东得到了相当于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的资本报酬(非剩余贡献部分的利润)。既然剩余贡献是两种资本相互结合的产物,彼此当然希望至少拥有同等的权利参与分配;其四,尽管陷入财务危机或清偿债务,经营者并未承担实质性的风险损失,几乎所有风险都落在了财务资本上,但在正常运营过程中,为了防范最坏境况的出现,更为了谋求好的市场竞争业绩,经营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可能造成的精神与健康损害,亦即心理性风险,足以平衡财务资本所有者的经济性风险。 (2)当经营者的管理绩效介于平均水平与最好水平间,则经营者应得到利润总额=剩余税后利润总额×50%×∑(各项指标报酬应计影响权重×各该项相对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系数)。理由:趋利性是资本的本质,如果当前投资的项目或企业无法为其带来更多的超额报酬,股东将会实施投资转移,或者将会要求通过加大对剩余贡献分享比例的方式来弥补利益上的相对损失。并且,较之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企业当前各项指标的相对业绩越低,股东要求剩余贡献的分享比例也就越高,并且会以50%的分享比例为底限,逐次递增。与之对应,经营者参与剩余贡献的分享比例也就越低。反之,各项指标绩效越是接近于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经营者分享剩余贡献的比例越高,直至企业各项指标业绩达到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状态时可分享其中的50%。 |
上一篇:什么是知识产权资本化?
下一篇:知识产权资本化的作用及特点